吉林环松花湖赛曝 电助力作弊 组委会:取消涉事者名次
9 月 7 日,一段引发热议的视频在骑行圈流传:2025 吉林省 “一县一品” 环松花湖自行车公开赛的赛道上,一辆看似普通的参赛自行车在爬坡路段突然爆发出反常的速度,车身底部隐约传来细微的电机运转声。网友质疑其使用电助力装置作弊的声音迅速发酵,次日赛事组委会工作人员回应称,经核实确认存在违规行为,将取消涉事选手的比赛名次,并对事件展开进一步调查。

作为吉林省 “一县一品” 品牌赛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环松花湖自行车公开赛以 “低门槛、高体验” 为特色,本届赛事吸引了来自各地的 300 余名业余骑手参与,旨在通过风景如画的湖岸赛道推广全民健身理念。事发当天,比赛沿松花湖生态旅游区展开,赛道串联起湖泊、森林与湿地景观,既有考验耐力的平缓路段,也有挑战爆发力的爬坡区段。据现场目击者回忆,涉事选手在赛程后半段的陡坡路段表现异常,“其他骑手都在吃力摇车时,那辆车像装了弹簧一样轻松超越,当时就觉得不对劲”。
此次事件暴露的 “机械 doping”(机械作弊)问题,并非自行车赛事首次遭遇的诚信危机。国际自行车联盟(UCI)数据显示,机械作弊已成为继禁药之后威胁赛事公平的主要隐患,其典型手段是在车架或轮组中隐藏微型电机及电池组,通过遥控装置激活辅助动力。2016 年比利时车手 Femke Van den Driessche 就在 cyclo - cross 世锦赛中因车架内藏电机被当场查获,成为全球首位被证实机械作弊的职业选手,最终被取消所有成绩并禁赛。为防范此类违规,UCI 在环法等顶级赛事中启用高斯计检测磁场、X 光扫描等技术手段,2023 年环法赛单届即完成 997 次车辆检查。
相比之下,国内业余赛事的检测机制尚存明显短板。根据公开的赛事规程,本次环松花湖赛的赛前检查主要聚焦于安全装备合规性,要求选手拆除车锁、挡泥板等附加装置,但未涉及动力系统检测。组委会工作人员在回应中坦言 “存在工作疏忽”,这一表态引发骑手群体对业余赛事监管漏洞的担忧。有资深骑行爱好者指出:“专业赛事有全套检测设备,业余赛全靠人工目测,难免让投机者有机可乘。”
事件曝光后,不少参赛选手通过社交平台表达看法。来自辽宁的骑手王先生表示:“我们提前半年备赛,每天训练两小时,就是为了公平竞争的机会。这种作弊行为不仅践踏对手的努力,更伤害了业余骑行的纯粹性。” 更令人关注的是,机械作弊的技术门槛正不断降低。某运动器材经销商透露,网购平台上可轻易买到 “改装套件”,经过简单培训就能在普通自行车上安装隐蔽电机,全套设备售价仅数千元,且隐蔽性极强。
针对此次争议,赛事组委会已启动应急处理机制,除取消涉事选手名次外,还将联合技术专家对参赛车辆进行回溯检查。吉林省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此次事件为契机,完善 “一县一品” 赛事的技术监督体系,计划在未来引入便携式磁场检测仪,同时建立参赛选手诚信档案,对违规者实施跨赛事禁赛处罚。这一举措与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今年 5 月发布的《关于加强自行车赛事活动安全风险防范的紧急通知》精神相呼应,该通知明确要求各类赛事建立 “熔断机制”,从赛道设计到器材检查全面强化风险防控。
在国际体坛,机械作弊的惩处力度正不断加大。根据 UCI 现行规则,涉及机械作弊的选手将面临至少 6 个月禁赛及 2 万至 20 万瑞士法郎罚款,车队连带处罚最高达 100 万瑞士法郎。但在业余赛事领域,全球范围内尚未形成统一的惩戒标准。环松花湖赛的此次风波,再次凸显了全民健身赛事中技术监管与公平竞技的矛盾。有体育法专家建议,可参考反兴奋剂模式建立 “分级检测” 制度,对业余赛事的重点组别和关键赛段实施随机抽检,既控制成本又能形成震慑。
zoty中欧,zoty中欧官网,zoty中欧体育,zoty中欧官方网站,zoty.com夕阳下的松花湖赛道上,工作人员仍在进行赛后器材清点,几辆被标记的自行车等待技术核验。这场本应展现运动活力的赛事,因少数人的投机行为蒙上阴影。正如一位志愿者在社交媒体上所写:“骑行的魅力不在于战胜对手,而在于挑战自我。当齿轮不再诚实转动,再美的风景也失去了意义。” 此次事件或许将成为推动国内业余自行车赛事规范化发展的重要契机,让公平与诚信成为赛道上永不褪色的风景。
发表评论